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谢公宅前虚月白

2024/3/13 9:23:00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到安徽当涂大青山谢公宅,合该是一个清风绕弦、凉波吹瑟的明月夜。月华如练,沉静如霜地洒满亭台与城阙,又在波光粼粼的湖心拓下一笔山光云影。时有空寂的流光如水一般蔓延上来,洇染了衣襟,一切皆温柔如玉,风吹庭树,款款可听。

  此情此景,恰如李白当年来到这里时所闻所见,“竹里无人声,池中虚月白”。古来论诗之人,多赞叹诗中“虚”字用得极妙,月光明灭,亦真亦幻,如在目前。

  如今,我也站在了同一处。谢公宅前的小池依旧碧波荡漾,映着乱山影落,芳草芊芊。这池,传为当年谢脁在宣城筑宅时亲手所挖。风过曲栏,池边草木垂下眉眼。我掬起一捧池水,看它如珠玉般从指尖滑落,似又见林下旧地故人来。

  故人为谁?李白追随谢脁的脚步来到此地,于松萝成径、碧水回环之间,打捞一片诗海中沉寂的月色。

  他是爱月之人,笔下写遍了九州的月光,也曾呼作白玉盘,也曾看月出天山,也曾停杯试问明月几时来。他最仰慕的人,也是素白如明月、身披满身月光、风华绝代屹立在青史里的“小月亮”——谢脁。

  谢脁,就是李白“一生低首谢宣城”的那位“谢宣城”,也是他“解道澄江净如练,令人长忆谢玄晖”的那位谢玄晖。李白一生追慕谢朓,就连死后都与谢朓同归大青山,埋骨为邻。一座大青山,伴着两朝风华绝代人。

  谢公宅处处都有谢脁的痕迹,谢公井、谢公祠、谢公楼……星星点点的遗迹犹如明艳的山花,四散盛开在大青山之间。手指轻轻抚过青砖,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当年人的余温。

  谢公宅留下了许多谢脁的石刻与墨宝。在寂寞如雪的人生旅途中,他所到之处,常以笔墨排遣幽情,寄寓离愁别绪。宣城是他停留较久之处,却也算不得太长,不过区区两年。他的一生太仓促而又太寂寞,似乎总是在昏昏无垠的黑暗中捕捉着零星的吉光片羽,最值得解颐者,便是数百载后,得遇李白这样一位知音。

  谢公宅的后院有谢脁读书处。我去时错过了开放时间,只好从窗户缝里略一管窥,但觉形制清幽,满院清嘉风景,一树雪白的花在溶溶月色里纷扬。当年那吟诗的白衣青年,便在这扇窗前茕茕孑立,遥望着天边冰轮几圆缺,松梢风露渐变,青山也沉睡了,碧水溪风温柔地吹过眉目,抚平了那些清词丽句之间凝结的愁绪。

  谢公宅的风格极为秀丽简朴,是很典型的文人住宅,不见多少世俗尘寰气。门前一丛翠竹,竿竿挺拔,千枝万叶随风摇动。步入宅院,可见谢脁沉吟赋诗的塑像。质地是极干净温润的汉白玉,谢朓眉眼朦胧,眸光悠远,似遥望着天边远山。塑像虽然着了官袍,却缓带轻裘,大袖如云,带着一种六朝名士特有的洒脱风度。乍看似乎有些不协调,可若是联系谢脁的一生来解读,却能发现塑像的形貌实在是把握得很好——他一生确实都在仕与不仕、入世与出世之间游走,命若琴弦,直至最后凄凉死于狱中。

  谢脁生在陈郡谢氏日暮西山之时。“旧时王谢”,六朝时期最鼎盛的乌衣世族、将相门第,到了谢脁这代,已经完全游离在中枢朝政之外。祖辈谢安淝水弈棋、北府鏖战的风流佳话早已远去,他没有了朝堂叱咤风云的资本,却意外获得了一份纵情山水、游目骋怀的纯然天真。谢安未曾实现的东还海道、归隐山林之志,终于在他身上得到实现。

  谢安是陈郡谢氏的“大月亮”,于东晋危难之时力保社稷,位极人臣,清晖如许,朗照了家族一整个时代的辉煌。李白仰慕谢安建功立业,道一声,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净胡沙”,可若要他当真去选,他终究还是会选择成为“小月亮”谢脁。

  “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”李白用很多不同的爱称来称呼谢脁,只在极少数时候称“谢公”。谢脁去世时不过三十多岁,似乎远不及可以称公的年纪,于是更多时候,李白便叫他小谢。“中间小谢又清发”,李白顺着小谢的遗迹看了又看,总道是“今古一相接,长歌怀旧游”。

  其实我来访谢公宅,也有同样的感觉。走过那一片青黛瓦与雪白墙、草木丛与烟波路,总觉得古今的界限在每一次转身间模糊了,似乎穿过这条曲折的回廊,到尽头的蔷薇花下一过眼,那日春衫如画的青年就还坐在那里,静静地读一卷诗。

  可惜俯仰之间,俱为陈迹。当年李白在此处感叹“池中虚月白”,对着谢公井,看着谢脁从前久久凝视过的那一轮明月,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?是故人,是轮转更迭的光阴,还是那早已作古的六朝岁月?死生不复矣,他道了一个“虚”字,说这是“虚月”,大约也觉得明月依旧,只是看月的不再是从前的人罢了。

  李白对着当年谢脁的遗迹感叹,而后,他也成了漫长时光中的一道剪影,成了历史长河中被后世人观仰的璀璨星辰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。明月还是那轮明月,只是看月的人换了又换,来年大青山前明月如故,知与谁同?

  我离开谢公宅时,唯见月色一白,流照山间似霜落。这明月亦是“虚月”,是李白一片锦绣诗心织出的如梦华年。

( 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郗归舟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